什么是执行力 个人执行力的三要素
编辑导语:做产品就像谈恋爱,花言巧语很难挑起对方的悸动。踏踏实实地做,才能经营出想要的结果,这主要说的就是互联网产品经理基本能力之——执行力。那产品经理们该如何提升自己的执行力呢?本文主要通过时间管理、创造思维和团队执行3各方面,与大家分享了提升执行力的主要方法。感兴趣的盆友一起来看看吧。
做产品就像谈恋爱,花言巧语很难挑起对方的悸动。踏踏实实地做,才能经营出想要的结果。
一、 什么是执行力
作为互联网职场的大多数,你我都属于执行层,工作能力的主观呈现就是执行力。
执行力,官方释义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
于个人而言,执行力意味着能否按要求完成工作,这直接决定个人的立足、发展。
于企业而言,执行力意味着能否按计划实现目标,这直接决定企业的兴衰、存亡。
参考工作主动性,我们也可以将执行力划分为4个层次:
- 被动接受型。这种类型就像青蛙一样,具体表现就是,无明显的意愿,凡是等待别人的安排,碰一下动一下。
- 主动接受型。这种类型有一定主动性,能够主动地接受工作安排,但具体工作也仅限于纯粹的执行。
- 主动建议性。这种类型对工作有自己的想法与考量,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能够保证工作的良好进行。
- 自主创造型。这种类型属于最佳类型,能够主动筹划、开展工作,有独立的想法与策略,能够超预期完成工作。
层级越高,主动性越强,执行力越强。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如果仅仅满足于把分配的工作做好,那就确实少了点挑战。如何创造性地推动产品实施,并最终产出超出预期的价值,才是产品对执行力的高级追求。
二、 执着于执行
执行力简单来说,就是“做”,而与之息息相关的就是“说”。
在互联网企业,乃至绝大多数职场,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就是提意见的人很多,但真正做事的人很少。
在我的观念中,形成这种不良风气的原因有二:
首先,很多人都想要通过陈述观点,来达到自我表现的目的。观点够不够独到,分析够不够犀利,抨击够不够狠辣,是这类“说客”的主要考量。而具体执行的难度与成本,根本就不在考虑范围。
另外,职场畅行的甩锅文化,让很多想做事的人捉襟见肘、畏首畏尾。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投入时间精力去做事的人,往往承担更多的风险与成本。而职场执行层中,屹立多年岿然不动的,大多都是靠嘴做事的老白兔。
我的职业生涯中,最失败的一次就职经历,应该就是在上一家公司了。
在这家不到40人的小型创业公司里,实际有互联网从业经验的人低于20%,但规划中的巨型项目就有3个之多。团队一半以上都是所谓的“总监”、“专家”、“架构师”,真正做事的“执行层”少得可怜。
公司盛行PPT文化,面对政策批文咬文嚼字甘之如饴,热衷伐功矜能你吹我捧虚与委蛇。日常工作最为司空见惯的,就是一堆腐儒老朽坐而论道,论理论、论八股、论教条。
企业成立一年多,前前后后谋划的产品将近10个,而最终没有一个顺利落地。而这段短暂的就职经历中,我也从豪情壮志到浑浑噩噩,从尝试改变到随波逐流。
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不管如何意淫自嗨,互联网最终把产品给到用户,靠的还是执行。产品从需求到方案到上线,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强大的执行力进行推动,而每一个环节也都会面临着各种挑战。产品经理如果也是纸上谈兵,不执行不推进,那将注定庸庸碌碌一事无成。
三、 如何提高执行力
如何更好的做事,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里脱离具体的工作事务,从另外的维度给大家一些建议。
1. 时间管理
执行力强也好弱也罢,其最终落地还是在做事上。效率,就是执行力在实际做事时的主要体现。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作,时间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番茄工作法是比较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时间管理方式。
番茄工作法将任务分割在固定的时间段中专注进行,在完成一个时间段后短暂休息,如此循环往复。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根据记录对当日的工作学习情况进行复盘,同时可以对第二天的时间进行规划
对于番茄工作法的几个原则,我在此进行了简单的调整:
- 适用于需要长时间专注的工作任务。短期的、临时的任务往往不太需要进行这种规模化的时间管理。
- 一个番茄时间完整、独立,不可进行切割。即执行时必须按照整个时间段进行工作。
- 一个番茄时间内必须保证工作的唯一性,不能与其他任务穿插交替。
- 需要定期进行复盘,动态调整时间预估以及工作方式。
对于我而言,番茄工作法的使用稍有不同。
我更多地是将可以自由安排的工作时间,按照整小时(常规是25分钟)进行划分。
经过简单的心理工作计划后,我就会在规定时间内全身心投入。例如当前需要赶方案,我会排除掉会议、活动等等其他不可支配时间,心里给出一个预计的完成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加1到2天作为提交时间。
在进行简单的工作内容规划之后,我就会开始按照整小时的番茄时间进行工作。
每到一个整点,就会停下来查看信息、邮件,约同事抽烟或者稍加走动。在番茄时间内,我会规避掉一切外部中断,不看消息,不碰手机,不参与其它活动。
如此反复循环,直到完成后立即停止。经过短暂失忆型不接触,我会在提交前的最后半天时间内复查。中断后重新审视项目有利于思维跳出原有桎梏,而半天的复查也足够查漏补缺。
番茄工作法的核心在于,通过计划时间来降低焦虑,提高专注度规避外部影响和中断,并最终实现良好的时间管理,提升工作效率。
对于产品经理而言,尤其是在产品方案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思考。
而一般情况下,受各种因素影响,我们很难能够持续专注。规律性、强制性地进行专一工作,番茄工作法的优势就在于此。
2. 创造思维
与产品模式创新不同,这里的创造思维,更多是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推陈出新。
当产品进入到稳定发展期,工作变得微末而重规累矩,人的思维也会在潜移默化间固化而死板。
很多时候我们总结自己的工作,往往会发现都是些循规蹈矩的重复性工作,千篇一律又乏善可陈。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流程化、机械化地做着工作,不曾改变,鲜有创造。
通过创造性地工作来提升执行力,最核心的就是跳出思维定式,摆脱惯性思维。走出舒适圈,从新的角度审视工作,才有机会发现问题,才有可能推陈出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这个道理。
常见的提升创造思维的方法,有逆向思维、发散思维两种。
逆向思维是对惯性思维进行反向思考的思维方式。
很多问题,从结论出发,反向推导到条件,问题反而会变得简单。
日本中田藤山郎对圆珠笔的改造,就是逆向思维的经典案例。圆珠笔书写到一定程度之后,钢珠磨损导致油墨流出。
基于思维定式,很多厂商自然而然想到的是如何让钢珠更耐用,投入大量研究仍然一筹莫展。
而中田藤山郎则创造性地将笔芯油墨量控制到书写字数以下,保证圆珠笔在磨损漏油前就已经用完。
这种经典的逆向方式,让问题在最低成本内得到完美解决。
发散思维,是指从目标出发,在不同的路径去思考,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在多种角度、层次进行思考,能够得到更加开阔的视野,就能够得到更加多样化的思路。
就像一枚长尾夹,在惯性思维下,我们能够想到的用处就是整理文件资料。而从发散思维来看待同样的长尾夹,那么它可以是手机支架、集线器、挂钩、相片架。
发散思维的发散程度,取决于我们对事物认知的维度。越多维地看到事物,就越能够创造新的思路。
之前所在的公司,对于稍有规模的项目,需求方有先对原型设计进行查阅、确认的习惯。
对于非技术型需求方,线框图显然难于理解,高保真加少量交互能够保证预期效果。在Axure使用手机模型,加上内联框架进行内部嵌套跳转,确实能够直观地呈现移动端产品。
但是问题在于每一个项目、每一次更新都要重新给地址的话,会让需求方变得非常混乱。
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将手机视图单独作为一个主体进行发布,框架内联到实际项目的Axshare地址。
需求方只需要单独将手机视图地址进行保存,产品端对链接地址进行管理,就能够保证需求方前置查阅的便捷。其实只是在已有的协作模式上加了一环,远不算创新,但确实能够很大程度解决沟通问题。
创造思维不仅仅针对于产品,同样也适用于其他岗位其他方面。不让每一个明天都是周而复始的今天,才能在工作中创造自我价值。
3. 团队执行
产品经理的执行力,纵使说一千道一万,也并不能直接使产品方案得以实现。作为项目发起者,如何激发整个团队的执行力,进而推动项目实施,才是全部工作最终呈现的关键。
然而,产品经理并不是组织架构上的实际管理者,并没有通过实权来约束、监管。
产品经理也不是项目阶段的实际执行人,也难以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协助、分担。
产品经理甚至都不属于项目组其他成员所在的团队,天然的隔阂也使得沟通合作存在距离。在之前专讲沟通的文章中,已经提及团队氛围营造。而在推动团队执行时,也有着类似且更具体的方法。
(1)专业能力
无论如何执行工作,产品经理的专业能力,都是最核心的前提。
对于原型、文档等产出物,书写详尽、思维清晰、逻辑严密,既能够帮助团队很好的达成思想统一,也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成本与矛盾。
对于专业领域,有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理论,也能够在侧面为自己加分。
(2)市场掌握
产品服务于市场,产品的参与者也需要对市场有一定的了解。
产品经理的市场调研、竞品分析不应该仅仅是纵向,也需要横向地进行传播,以帮助团队其他成员了解市场。
有时候一个鲜明具体的故事,会比大篇幅干巴巴的需求说明更有说服力。提升团队的参与感,更能够激发每个人的斗志与激情。而对市场的充分掌握,也能够为自己赢得充分的信任与支持。
(3)善于倾听
产品经理在产品侧的专业度,并不代表在项目各个领域的专业度。
很多时候我们的主观思维,会给他人的专业领域带来困惑、麻烦。主动倾听别人的想法,主动解决别人的问题,也是提升团队执行力的有力手段。
(4)结果同步
没有人希望自己被当做工具,用完即走,看不到任何劳动成果。
作为产品经理,有必要向团队参与者同步项目的情况。
一来是对于付出者起码的尊重,而不论结果好坏。
二来也是提升参与感,能够为后续的工作做好铺垫。
四、 总结
产品经理只会吹,不如回家卖锅盔。作为产品经理,务求脚踏实地,切莫浮华无实。
本文主要通过时间管理、创造思维和团队执行3各方面,与大家分享了提升执行力的主要方法。
对于这些分内之事,产品经理自然是当仁不让。而对于有想法的产品人,更应该是多面好手。
在最早的一段工作中,作为产品新人的我,除了做产品的本质工作,还需要承担公司其他的事务。
数据维护、项目管理、赛事策划、融资路演等等工作都会涉及。职场上确实有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诡异现象,但是做过之后,成长所得远远超出仅仅作为产品的。
产品经理不应该矫情做的多和少,而应该关注做的对和错。在越来越精细化的产品领域,全面接触企业事务的机会将越来越少,“CEO学前班”的大门也在逐渐关闭。
产品经理可能做不了一辈子的,但做产品所得却可以受用终身。
本文由 @绵竹县吴彦祖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