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都之路 奥古斯都之路阿狄安娜
常思勇 感悟常识 今天
屋大维被认为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任皇帝,被授予“奥古斯都”的称号。但一定要注意的是,罗马帝国的皇帝和我们头脑中的中国古代的皇帝的概念,含义差距很大。比方说:屋大维生活的年代,大致相当于中国西汉的汉成帝到王莽建立的“大新”政权的交替时期。在同时代汉朝的君主制里,讲的是“天子”的概念,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权力等级上,中国古代皇帝的权力是绝对的。但罗马就不一样了。尽管我们把罗马帝国的“第一公民”或者“元首”叫做“皇帝”或者说翻译为“皇帝”,但本质上,它这个“皇帝”仅只是一个“定于一尊”的人物,是一种“披着共和制外衣”的君主制。元老院即便只能起到盖个“橡皮图章”的作用,但这个图章还是在的。共和制就算是“外衣”,这个外衣也还是必须要披的。并且,屋大维获得“定于一尊”的“奥古斯都”的称号,也是一步步经由元老院和公民大会认可的。更令人惊叹的是,在他成为“奥古斯都”以后的四十余年的执政中,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按照共和体制来的,但是这些事情串连在一起,就演变成违反罗马共和体制的帝制。也正因为此,奥古斯都在他临终前所著的《功业录》中甚至直言:“我的威信虽在万人之上,但我的权力从未超过任何一位同僚”。
恢复共和宣言
公元前29年,为欢迎屋大维胜利归来,罗马举行了盛大的凯旋仪式。仪式持续了三天,整个罗马为之疯狂。每一位罗马人甚至孩子都明白,这次的凯旋仪式宣告了长年内战的结束,战争期间始终敞开的供奉战神雅努斯的神殿大门,终于关闭了。
公元前27年1月13日,在座无虚席的元老院,屋大维发表了恢复共和的宣言。
“为平息内战,经国民一致同意,我掌控了所有的事物。……集中在我身上的一切权力,今天全部还给你们。我宣布,所有的武器、法律的执行以及罗马版图下的所有行省,全部归还给元老院和罗马人民。”
屋大维的这个宣言,意味着军事、政治、外交的决定权都交还给元老院和罗马人民。
元老院会场一瞬间像冰冻般悄然无声,即刻又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突如其来的事态,让平时不苟言笑的议员们像孩子一般欢呼雀跃。
回归共和体制,意味着少数人领导制的复活,也就是所谓的“寡头政治”。国家政策由元老院提出,经公民大会表决通过,所以也称做“元老院体制”。当年恺撒孤注一掷,甘冒国法,跨过卢比孔河,不惜挑起内战,决心打倒而且最终推翻了元老院体制,他的养子兼接班人竟然又让它复活了。元老院议员们不遗余力的掌声,不仅是献给屋大维的,也是庆祝他们自己又可以成为罗马这条大船的掌舵人。
为防止权力过于集中,罗马法律规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者的执政官必须由两人担任。不过,一人独揽大权的特例曾有过三次,他们分别是苏拉、恺撒,以及屋大维。
苏拉对反对派进行了大肃清之后,自任无限期独裁官,实施了强化元老院体制的改革。他在目标达成之后辞去了独裁官。苏拉的辞任,表明了他坚持共和体制的决心。不过,由于苏拉之前清除反对派的手段过于残酷,即便是那些元老院派,也都感到失而复得的权力似乎充满了血腥味。
恺撒得到政权之后,赦免了所有的反对派成员,并且恢复了他们的公职。虽然避免了一场肃杀风暴,但是恺撒就任“终身独裁官”的举动,彻底打碎了西塞罗、布鲁图等共和主义者期待元老院复活的美梦。
屋大维继位后,也没有对反对派采取报复行动,曾经的对手们都予以恢复公职。现在,他又宣言回归共和体制,将内战时期他享有的一切特权全部交还给元老院和罗马人民,元老院议员们对此当然是欣喜若狂,百分之百地接受。
然而,屋大维宣布恢复共和并不意味着他要放弃所有的权力,将自己的地位降至与元老院议员同级。那么,他没放弃的权力有哪些呢?
首先,他没有辞去执政官的职务。公元前43年,年仅19岁的屋大维首度当选为执政官;之后,从公元前32年起连续任职,到公元前27年,宣布回归共和时,他正第七次担任着执政官。从那以后他仍然每年当选,直至公元前23年为止。执政官是共和国的最高职位,屋大维宁愿冒着违反国法之险,也要保住这个权力。但就元老院和罗马人民而言,执政官毕竟是国家的常设官职,即便是连任,也是共和体制许可的。
屋大维第二项没有放弃的权力,是“凯旋将军”称号的经常使用权。“凯旋将军”原本是战争胜利时,罗马士兵对统帅的敬称,和平时期,仍然可以使用这个称号是一个特殊的荣誉和权力。恺撒生前曾经拥有这个权力,屋大维之所以坚持要使用这个称号,是他深知这个称号在罗马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所以,屋大维以恺撒养子的名义,继承了他的称号,拥有经常使用的权力。“凯旋将军”的称号以世袭的方式相传意义重大,它意味着军队指挥权的代代延续。
屋大维保留的第三项权力是“第一公民”的称号。公元前29年,元老院授予34岁的屋大维“第一公民”的称号,以表彰他战胜安东尼、结束长期内战的功绩。相比带有军事色彩的“凯旋将军”,“第一公民”的称号对屋大维来说无疑是一件很便利的隐身外套。
“奥古斯都”称号
屋大维宣布恢复共和制之后刚过三天,即公元前27年的1月16日,元老院通过决议一致同意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的称号。
屋大维在《功业录》中对此作了以下的记述:
“为了答谢,我宣告恢复共和,元老院授予我‘奥古斯都’的称号,并给予我以下荣誉:我居所的两侧门柱以月桂树装饰,大门上放置“公民冠”。还有一面黄金盾牌置放于元老院会场内,盾牌上的铭文可以证明元老院和罗马人民因为我的英勇、宽容、公正、仁慈而将它赠与我。从今以后,我的威信虽在万人之上,但我的权力从未超越过任何一位同僚。”
屋大维接受“奥古斯都”称号的过程可以用“绝妙”两字来形容。绝妙之处有三:首先,从屋大维宣布恢复共和,到元老院决议授予封号,之间只隔了3天。其次,提议给“奥古斯都”称号的人选。再次,为何是“奥古斯都”而不是其他的称号。
3天,足够元老院议员们为共和回归而兴奋喜悦,却来不及去深思这突如其来的宣言的背后隐藏的真正的动机。3天的时间可谓不长也不短。
提议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的是备受同僚尊敬的议员帕里奥(Asinius Pollio)。帕里奥是一位很有学识、教养的武将,他的父亲只是一位乡绅,他能走上“晋升之路”,出任过军团长、西班牙总督等高职,全靠恺撒的提拔。但在恺撒被刺后,帕里奥站在了安东尼一方。在屋大维同安东尼大决战前放弃了安东尼。之后屋大维赦免了所有的安东尼的余党,准许他们恢复公职。46岁的帕里奥只保留了恺撒授予他的元老院的议席,辞去了其他所有的公职,选择了另一种优雅知性的人生。帕里奥的所为,为他赢得了不趋炎附势的清白名声。如此挑选帕里奥作为提案人,很难引起元老院的怀疑,自然能迅速无碍地通过。
最重要的还是选择“奥古斯都”(Augustus)这个称号,这个词的字面含义是神圣的、至尊的。现代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等欧洲语言里的“八月”,就是来自于这个词。屋大维经过反复推演、深思熟虑之后选择“奥古斯都”这个称号,就是要其最终名实相符,而不是那时元老院和罗马人习惯了的一个称号而已。
定于一尊的奥古斯都
屋大维要的不是“奥古斯都”的称号,他要做名实相符定于一尊的具有最高权威的至尊至圣的人。他选择“奥古斯都”这个称号不像元老院授予其他罗马英雄伟人称号那样,是为了彰显英雄伟人过去的丰功伟绩;他选择“奥古斯都”这个称号是着眼于未来,要让这个称号带来的权威真正变成至高无上的权力。那么,屋大维是如何做到的呢?
第一,建立“内阁”。奥古斯都实施元老院的重建,将议员人数减至600人之后不久,立刻又着手创建了类似于现今称做“内阁”的机构。这个叫“Concilium Princepium”(直译为“第一公民的辅佐机关”)的机构,以奥古斯都(“第一公民”)为中心,由两位执政官加上从各个机关抽出的法务官、财务检察官、监察官、按察官各一名,以及从元老院中选出的15位议员所组成。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很大的民主改革。国家政策不再是由“第一公民”的奥古斯都独断,而是由包括了15位元老院议员在内的多数成员共同商定。内阁有着合议制的外表,再加上从元老院抽选出的15名议员在内阁中占绝对多数,所以,即便是内阁的决议和元老院的决议效力相等,元老院也没提出反对意见。实际上,由于屋大维作为掌握实权的执政官拥有否决权,如果元老院的15位议员提出与他意见相悖的决议,他可以使用否决权推翻决议。加之,内阁人员少便于操控,实际上,内阁所作的决议就是奥古斯都的决议。与此同时,为了减少元老院的干扰,
他减少了元老院的例会,改为每月两次,分别在每月的1日和15日举行。此外,每年还有两个月的休会期。而内阁则是全年无休会期,必要时随时可以召开内阁会议。如此一来,在强化内阁决策权的同时提升了奥古斯都定于一尊的权力。
第二,赢得军心和民意。妥善安置了内战后超过50万的士兵,为此,屋大维投入了变卖克娄巴特拉留下的“托勒密财宝”的全部所得,仍然无法支撑这庞大的开支,最后,他不得不拿出私人财产来填补缺口,不仅使得留下继续服役的16.8万士兵安心,更使得所有退役士兵满意、社会安定,赢得了军心。同时,屋大维尊重罗马传统,先后推出建设了恺撒广场、奥古斯都广场、马尔斯广场等城市公共设施,改建新建了一批罗马通往各行省的交通干道,通过建立粮食储备、建设供水设施等保障民生的基本需求,通过改革货币制度、税收制度、选举制度、重整东西方行政区划和同盟关系赢得了广泛的民意和各方的信任,凸显了屋大维“第一公民”的形象。
第三,改革军事。奥古斯都军事改革的基本方针是:军事目的不是征服,而是防御;正因为军事行动以防御为目的,所以必须设立常备军;确立安全保障所必需的综合战略;提高和保证对担任防御任务的士兵们的劳动条件;确保这些防御系统运作所需的财源。如此,奥古斯都把作为帝国全域的防卫力量,军队的数量定为25个军团,这25个军团由罗马公民所组成,每个军团有6000名官兵,25个军团总共有官兵15万人。并明确了每个军团驻防的区域地点,形成了保障帝国安全所必需的综合战略,从而进一步固化了“凯旋将军”对军队的最高指挥权。
第四,以退为进,辞去执政官,申请取得护民官特权。公元前23年,40岁的奥古斯都又发布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宣布,他将和阿格里帕一起辞去长期以来担任的执政官的职务,以后的执政官将按照共和时期的惯例,通过每年举行的公民大会选举产生。奥古斯都的这个决定让那些共和派们再次感激涕零,并不经思考地就给奥古斯都提出的另一项“谦虚”的申请投下了赞成票。奥古斯都提出的申请是给予他一年期限的护民官特权。所谓的护民官特权是指护民官享有的诸种权力。这些权力主要是:(一)人身的不可侵犯;(二)作为平民的代表,具有维护平民权利的地位;(三)平民大会的召集权;(四)政策立案权;(五)否决权(veto)。护民官的否决权除了对危机管理体制中的独裁官无效之外,对其余的政府机关以及政府的政策都具有效力。也就是说,无论是元老院的决议还是执政官的决定,只要护民官投了否决权,一切都形同白纸。因为奥古斯都是恺撒的养子,属于贵族阶级,所以不能出任只有平民出身才能担任的护民官,因此他要求获得护民官的特权,而非护民官的职位。一年一度的执政官选举制度的重新启用,让元老院的议员对回归共和的真实性确信无疑,对奥古斯都心存感激,同时又为自己可能有机会担任执政官暗中窃喜,所以都同意护民官特权按以往惯例为期一年。不过奥古斯都又加了一个附加条件:期满之后,如果没有异议将自动更新。奥古斯都通过获得护民官特权,确立了作为领导者,应该说作为皇帝的公认的地位。
第五,就是时间,就是奥古斯都的长寿和长期执政使得定于一尊最终成为罗马元老院和罗马人的习惯。屋大维19开始成为恺撒的继承人,组建后三头同盟,33岁退出沙场,接受奥古斯都称号,直到77岁去世他一直在为奥古斯都名实相符作着不懈的努力,最终让“奥古斯都”成为罗马之后各代皇帝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