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的故事》阅读

时间:2023-05-04 07:29/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4194 评论:0

——一位影响世界进程的伟大女性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放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一生得到两次诺贝尔文学奖——1903年物理奖和1911年化学奖;一生担任过25个国家106个荣誉职位;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它科学殊荣,可谓是智慧超群、硕果累累。

居里夫人的主要贡献是以毕生精力研究放射性元素,是放射性化学和物理的奠基人。1898年居里夫妇从沥青矿中首先分离到门捷列夫预言的“类碲”元素,居里夫人为纪念他们再接再厉,历时4年,从数十吨沥青矿残渣中终于提到0.1克氯化镭,并确定镭是一种新元素。20世纪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状况开始走下坡路,长期受放射线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没,终于在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

居里夫人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一切荣誉、金钱、甚至灾难都在她科学之光的照耀下荡然无存。1935年在美国纽约居里夫人的悼念会上,爱因斯坦对她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所以能取得,不仅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我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另外,居里夫人又以她的品质、工作精神、处事态度以及在科学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用自己一生为人处世的崇高行为给女儿树立榜样,成为一个战胜悲痛把两个女儿培育成人的坚强母亲。她对女儿的教育,主要靠的是自己的表率行动。她一生中遇到许多不幸,丈夫在马车事故中丧生。尽管她抱着无限悲痛,却仍然按照皮埃尔的嘱咐一面继续研究一面抚育女儿。她多次放弃可以给孩子留下大批财产的机会,一直和贫困搏斗,抱着必须依靠自己力量建立生活的信念。

目标坚定,勇往直前

玛丽·居里出生在战乱时期的波兰,那时候百姓在俄国统治下,过着痛不欲生的生活。

年幼的她总是感到疑惑:波兰的孩子不能学波兰话,不能看波兰书,而且必须要在沙俄监督员的监视下学习。

同为教师的父母告诉年幼的女儿“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从那时起,玛丽就萌发来努力学习,未来可以改变世界的念头。

受到父母的启示,小玛丽产生了学习物理和化学的梦想。

玛丽对知识的渴望越发强烈,只不过处于封建牢笼中的波兰,女人都不能去念大学。

所以中学毕业后,玛丽当了家庭教师,她也暗下决心,要去法国巴黎留学。

人开始变得独立,是因为有了坚定的目标,并愿意为了目标而坚持不懈的奋斗和付出。

玛丽家境贫寒,只能靠她工作拼命攒钱,直到24岁,她才如愿以偿奔赴巴黎求学。

终于进入高等学府玛丽,不敢松懈,她的目标是学成归来,为祖国做出贡献。

坚强的毅力支撑着她开启了疯狂学习的模式,每天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图书馆和自己入住的简陋的小窝。

为了节省时间,玛丽只要有空就往图书馆跑,常会忘记吃饭,回到小窝继续看书到深更半夜。

玛丽也不参加课外活动,她深知学习的意义,因为坚定,所以热爱。

每一次的考试,这个倔强的波兰女孩都是全效物理第一名。

毕业后的玛丽决定全身心投入物理学的研究,她一边继续读研究生,一边在丈夫皮埃尔·居里的实验室做研究。

对于玛丽而言,结婚是人生的另一个阶段。

有了家庭的依靠不代表就可以放弃追求,实现事业上的成就始终是自己前进的方向。

皮埃尔是巴黎市高等物理化学学院的实验室主任,即便是嫁给了颇有成就的皮埃尔教授,玛丽也继续追求学业和事业的顶峰,目标一直很坚定。

为了提炼放射性物质,她必须在大熔炉边上工作。

后来在化学元素“镭”的提炼过程,明知道工作会有一定的危险性,玛丽也勇往直前。

夏天,闷热的仓库内浓烟密布,玛丽经常被烟熏得睁不开眼睛,也总被烟呛得咳嗽,可是她仍然坚持不懈地提炼矿石。

寒冬,所有的窗户也得打开,以便让实验后的有毒气体排出,玛丽总是被冻得满手通红。

她与困难抗争,一直在心爱的实验室里工作,直到67岁,实验室的桌椅都能散发辐射。

玛丽死后40年,科学家发现,她用过的笔记本里,依然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她曾立下誓言:“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她真的做到了。

淡泊名利,心如止水

玛丽对学业和事业追求极致,也在专业领域获取到非凡的成就,后辈们都尊称她为“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的前半生过得很清贫,即使是成为小有名气的物理学家后,所做的实验也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

居里夫人从事了她一生最爱的职业,她就是想改变世界,要为人类做出贡献。

在实验室里艰苦研究了整整四年,居里夫妇终于第一次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多一点的纯氯化镭,那是一次进步。

有科学家朋友劝居里夫妇立刻申请生产镭的专利权,居里夫人不仅不赞成,反而第一时间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

她很肯定地说:没有一个人应该因为镭而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居里夫人也不愿成为被媒体争相报道的名人。

曾一位报社记者前来采访他们夫妻俩,想把他们的事迹报道出去,居里夫人代表她的丈夫回绝了记者。

她始终坚定地认为,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而不是研究者的‘个人’。

这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不应当借此来谋利。

而每一次,居里夫人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交给工业界和医学界。

著名学者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评价居里夫人:“在我所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居里夫人对社会做了巨大的贡献,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最大的成就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她完全可以通过任何一项大奖或荣誉,走上财富自由的道路。

只不过名利和金钱对于居里夫人而言,远远比不上她继续为世界创造价值的决心。

居里夫人把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曾有一位朋友到她家做客,竟然看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感到惊讶不已。

居里夫人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总有人会责怪她没有把这些宝贵的财产留给自己的孩子,然而她想留给孩子们的其实是独立不羁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品德。

崇尚简洁,做最真实的自己

居里夫人热爱工作,她认为只有单纯的生活环境,才能获得更多的灵感,有更好的工作状态。

家里的装修一切从简,生活用品足够就好,把一切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居里夫人说:“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所以后来我要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之累。”

《居里夫人传》这本书中也记载过一个有趣的故事。

居里夫人和丈夫皮埃尔.居里结婚时,双方都已经是知名人物,但是他们的婚礼办得十分简单。

他们的新房是一座坐落在巴黎郊外渔村的农舍,屋内并不宽敞。

家中除了一张普通的床之外,还有一张普通的桌子、两把普通的椅子,再没有别的家具。

其实皮埃尔家境不错,在结婚前,皮埃尔的父亲就打算送一套高档家具作为儿子的结婚礼物,但被居里夫人婉言谢绝了。

坚持了一段时间,皮埃尔还是觉得家中只有两把椅子实在太少,想再添置,以免家里来客人没地方坐。

居里夫人劝阻他,并说了自己的真实看法:

“椅子多几把是会带来方便,但客人坐下后,我们要花费许多无谓的时间来应酬。

与其这样,还不如两把椅子好,你一张,我一张,没有外人打扰,我们可以一心一意做实验、搞研究,你不觉得这样挺好吗?”

皮埃尔尊重了夫人的决定于是,家里始终保持着原样,夫妻俩把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科研上。

事实也的确如此,当人们来到居里夫人家里,没有可以坐的椅子,只得匆忙告辞。

除了和几个科学家朋友讨论科研项目外,居里夫人几乎不参与其他的社交活动,生活宁静惬意。

居里夫人对服饰衣物也一切从简,只需要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她认为用珠宝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曾有美国记者想去探访居里夫人,找了很久也没找到心中奢华的房子。

他向坐在农舍外在石板上的赤足女人打听居里夫人的住所,简朴的农妇一抬头就震惊了记者,没想到这个农妇就是居里夫人。

少了俗事的纷扰,居里夫人得以全身心地工作,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科学研究中,终成为科学界的神话。

人生最难得的就是不在意别人的看法,活出最真实的自己,这才是真正的独立。

顾家,懂得陪伴的意义

女人需要拥有自我,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珍惜爱情。

居里夫人曾回忆度过的最美好的日子,就是与丈夫皮埃尔共同研究的时候。

那是居里夫人要开始做自己的博士论文的期间,夫妇俩一起关注到了另一个科学家在铀盐方面的实验,决定就以此为博士课题。

那也是他们研究放射性物质的开始。

夫妻俩共同协作,每天都待在一起,从铀盐研究到钍元素,再到其他有放射性的矿石。

同时,居里夫妇也一起制造了能够定量测量放射性强度的仪器,他们的实验笔记里,处处都是“我们发现……”,“我们观察到……”,“我们认为……”。

我们是独立的个体,但是却共同从事热爱的工作,一起朝着目标前进,这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然而皮埃尔英年早逝,深爱丈夫的居里夫人痛不欲生,那时候他们的大女儿才9岁,小女儿也刚满2岁。

为了孩子健康平安的成长,居里夫人独自撑起了这个家。

居里夫人不仅是一位受人敬佩的伟大科学家,也是一位令人仰慕的优秀母亲。

虽然工作常让她废寝忘食,但是对孩子的爱依然使她同时兼顾了事业和家庭。

居里夫人时刻关注着女儿们的成长,她在笔记本上记满了女儿们的成长经历。

不仅如此,她还敏锐的发现了两个女儿各自不同的天赋。

大女儿对数理化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小女儿则在音乐上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

居里夫人鼓励孩子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并开始有意识地对女儿们进行培养和指导。

她不仅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也把孩子们的学习和业余生活规划得井井有条。

无法一个人承担两个孩子的学业后,她就和科学家朋友们一起制定了教育合作计划。

他们决定将大家的孩子聚在一起,由他们这几个学者负责亲自教学。

孩子们每天只上一门课,上课时间2—3个小时,每周学习语言、文学、历史、自然科学、雕刻和绘画等课程。

这样既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继续自己的科学研究,同时也陪伴了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

居里夫人还十分关心孩子的品德培养,她希望孩子们是勇敢大胆的,像她一样变得独立自主,于是在女儿十一二岁起就放心地让她们单独出门。

女儿们也不负众望。

1935年,大女儿伊伦娜和其丈夫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而小女儿艾芙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钢琴家和记者,并于1937年出版了《居里夫人传》,畅销全世界。

居里夫人无疑是强大的职场妈妈,事业拼搏上进,对女儿也教导有方、问心无愧。

一家人紧密相连,才真正是人世上唯一的幸福。

褪去科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包装,居里夫人就是一位优秀的独立女性。

她明确知道自己的目标,曾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又把梦变成了现实。

居里夫人一生淡泊名利,身外之物对她而言毫无意义,能给社会作出贡献,才是真正实现了她的个人价值。

她给自己的人生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