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带雨晚来急下一句

时间:2023-04-23 20:51/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7960 评论:0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欧阳修《醉翁亭记》·画意

这篇意境优美、结构精巧、语言出色的游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滁州做官时写下的。宋仁宗庆历五年(1054年),欧阳修来到风景宜人的滁州担任知州

工作之余,他寄情山水,饱览滁州的风景名胜、人文古迹。他被滁州优美的风景深深吸引,为此还在滁州琅琊山修建了一座醉翁亭。亭子建成后,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醉翁亭”因此得名。

这篇游记便是欧阳修某一次和朋友在滁州醉翁亭聚会时写下的,尤其是开篇几句,他用精炼的文字将滁州的自然风光一笔摄取。在今天看来,欧阳修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滁州山水最美的文案之一,幽深秀美的滁州山水也因为欧阳修的这篇游记闻名遐迩

欧阳修《醉翁亭记》·画意

时光倒流,在欧阳修写下这篇游记的271年之前,有一位叫韦应物的唐代诗人,也曾来到滁州。滁州的一山一水也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用诗人的情怀将滁州的山水勾画进图卷里,他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了滁州山水的美景。

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在唐代,滁州属淮南道,唐武德三年复置滁州。滁州地处安徽省最东部,是六朝京畿之地,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的美称,也有“形兼吴楚、气越淮扬”的美誉。

滁州地处淮左,湖光山色秀美,既富江南美景,又有淮左秀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滁州的一山一水,也因为欧阳修的一篇游记和韦应物的一首诗,而成为旅游港观光者趋之若鹜的的绝佳去处

滁州风光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韦应物被任命为滁州刺史。来到滁州,韦应物励精图治,他带领滁州人民发展生产,兴办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滁州,韦应物凡事亲力亲为,因而也赢得了很好的声誉,在他的滁州诗作《答畅校书当》中,诗人就就这样写道:“出人与民伍,作事靡不同。”

工作之余,韦应物也像许多文人一样,将自己的工作和业余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他会利用闲暇时光登山涉水,饱览滁州风光。一来寄情山水,在山水间陶冶自己的情操;二来滁州各地不同的山水景致也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韦应物画像

在滁州,韦应物最爱去的地方不是琅琊山,而是位于城西郊外的一个叫西涧的地方。在那里,韦应物也写下不少和西涧有关的诗,在《西涧即事示卢涉》里诗人写道:“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

在西涧有一座一座邻水的住宅。一有闲暇时光,他便来到这里,而且会在这里住一晚上,在潺潺的流水声中,诗人忘却尘世的羁绊,进入甜美的梦乡。

这首《西涧即事示卢涉》的诗,写的就是第二天清晨,醒来后的诗人来到了西涧的水边,这时候,天空下起细雨,纤细的雨滴落在水面上,荡起一圈圈涟漪。诗人看着眼前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色,不觉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诗。这是多么惬意的时光与美好的享受啊

在《西涧种柳》一诗中,诗人写道:“宰邑乖所愿,黾勉愧昔人。聊将休暇日,种柳西涧滨。”这首诗写的是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光里,诗人在西涧的岸边种植柳树的故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从韦应物西涧种柳的事迹可以看出,诗人确实对滁州西涧这片土地充满了热爱。

在《乘舟过西郊渡》一诗中,诗人写道:“远山含紫氛,春野霭云暮。值此归时月,留连西涧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某一次乘船经过西涧,正值新月初升之际,西涧的远山近水在月光的辉映下,更加迷人。诗人系舟西涧,看着这赏心悦目的景色,一时间竟然流连忘返,可见他对西涧的喜爱之情

而在韦应物描写滁州西涧风景的诸多诗作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却是《滁州西涧》这首诗。这首诗语言平易自然,短短二十八字,就将西涧的美景呈现了出来,读这首诗的体验就是,西涧的美景尽收眼底:那里有着幽深茂盛的水草,繁茂葱翠的林木,婉转啼鸣的黄莺和春潮初生的野渡孤舟。

鲜明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悠悠山水的自然美和诗人自得其乐的心境完美融合,尘世带来的烦扰、喧嚣和压抑在这里可以全部卸载。诗人心灵上的种种郁闷被大自然的美景涤荡一空,诗人的情感体验与大自然静谧的美交织在一起。

说了这么多,还是一起走进诗作中,领略韦应物笔下的滁州西涧美景吧,《滁州西涧》原诗如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一共四句,每一句描写的都是一处画面,四个画面虽然各自成篇,但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起来恰好就是西涧的大致风貌。

首先映入世人眼帘的是生长在涧边的水草。这些水草不是什么奇花异株,只是普普通通的生长在涧边的芦苇和蒌蒿之类的野生水草植物。

韦应物《滁州西涧》·诗意图

诗人没有刻意描写水草的形态,他只用了一个“生”字,就勾画出了水草的生长情况。细细揣摩诗句,诗人运用线条布局画面的手法,寥寥几笔就将水草杂乱生长的状态勾勒了出来

西涧两岸在浓密水草的掩映下,显得更加静谧,这是一幅自然而然的、充满水草气息的“西涧郊野水草”图卷。

但在这第一幅画面中,诗人还用了“独怜”两字,“怜”是喜爱的意思。这正是诗人要刻意表露的一点:西涧的水草是诗人唯一钟爱的,这是一种没有来由的钟爱

而且“独怜”两字在全诗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正是这两个字编织起了全诗的情感脉络,这两个字也表明诗人最喜爱的,正是诗中所提到的种种图景。

“上有黄鹂深树鸣”是映入诗人眼帘的第二处画面。诗句写的是黄鹂鸟在山涧树林中啼鸣,浓密的枝叶间,是黄鹂的家园。当夜幕降临,倦鸟归巢时,它们便在枝头唱起歌来。

黄鹂的歌声似乎是在向西涧分享着着它白天飞翔的快乐和喜悦,西涧的景物也在静静地倾听着黄鹂的歌声。在歌声中,西涧的山水进入到如梦如幻的夜色中。

黄鹂的歌声是动态的,西涧的景物是静态的,静中写动,黄鹂的啼鸣更显出山涧的幽静,整条西涧幽闲宁静的意蕴在黄鹂的啼鸣声中被诗人烘托了出来

“上有黄鹂深树鸣”·诗意图

这不由得让人想到王维《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两句,这两句就是典型的以动写静的手法:

月亮从云层中露出皎洁的脸庞,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照在山涧的林木上,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低徊浅唱,它们的歌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里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山林的幽静的意境烘托了出来。比较一下王维和韦应物这两首诗中的创作手法,显然有着异曲同工的美妙

韦应物的这句诗,写的既是一幅“鸟鸣西涧”的图景,和第一句的画面有着一种内在的关联。这从“上有”两个字就可以看出,这两个字表明黄鹂是在涧边水草之上的树木上啼鸣。这一句也表明了空间的转换,诗人的目光从涧边水草挪移到水草上方的林木上。

于是,西涧的景色,自下而上地连成一幅画面。诗人以平易自然的语言,收放自如的笔墨,描绘了滁州西涧的自然景物。而且诗人以以动写静的手法,将西涧幽静的意蕴渲染了出来

“春潮带雨晚来急”·诗意图

“春潮带雨晚来急”是诗人描摹的第三幅画面。一场春雨使山涧春水初生,潮水涌动,雨水的到来让山涧流水的水位明显升高。加上不断从远处山涧里流淌而来的潮水交汇在西涧中,使得西涧水势更大,水流转急。

傍晚时分,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西涧的水流也开始上涨。整个山林一片静寂,这晚来的春雨,带来了雨水的声音,这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呢?

雨滴落在树叶上,发出“沙沙沙”的声音,这声音如同低吟的琴声一样,给树林的夜色增添了一丝烟雨迷蒙的纱幕般的意蕴。这句诗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西涧夜雨”的美妙画卷。

在这幅“西涧夜雨”的画卷里,诗人以夜色为背景,又以“急”字描写西涧流水的状态。虽然也和上面写到的西涧水草、鸟鸣西涧一样,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但是诗人在描写涧水流势的时候用了一个“急”字,这样一来,西涧的夜晚在寂静与闲适中,又呈现出一种极具动感的,喧腾的景象。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开头两句,是对西涧的静态美的描写。在第三句,诗人便笔锋一转,突出描写这条西涧的动态美:那裹挟着春雨的潮水,从山涧流泻而来,让人透过诗句领略到了水的流动感

此时的滁州西涧,一动一静,整个山林的静态美和潮水流动的动态美完美结合。诗人以如画的语言将这种美写了出来,不管是视觉还是听觉,都给人带来一种独特的美的享受

空旷的西涧,潮水流泻,在诗人的耳畔,只有这雨声和水声交织在一起的声音,这是一曲浪漫舒缓中略带激越奔放的交响乐

尤其是句末的这个“急”字,由于是入声的发音,在声调和语势上,都会给人的体验带来一种强烈的动感美。可以说,这既是一曲交响乐又是一幅美丽的“西涧夜雨”图景

这幅“西涧夜雨”的画面所描写的景象和诗人流露的情绪,不同于前面两幅。虽然这三句诗都是都是对西涧景色的描绘,但第三句写西涧潮水完全是动态的,这和前面两句那种幽静宁谧的描写有所不同,这不能不说是诗人的匠心独运。

“野渡无人舟自横”·诗意图

在春潮带雨、潮水流泻的同时,“野渡无人舟自横”映入诗人眼帘。这是韦应描绘的第四幅滁州西涧画面,这句诗因为意境高远,含蓄蕴藉,被人们赞赏有加,成为蜚声诗坛的千古名句。

诗句的大意是说:荒野渡口空无一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上。野渡,是西涧的一个渡口,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荒野渡口,本来就很冷落,平时也没有多少人来往,在这个下着雨的夜晚,更是没有人乘船出行了。那系在涧边的小船,此时连撑船的船夫也不知道到哪里避雨去了。

这首诗的前三句,如果从画面剪辑的艺术手法来看的话,诗人的艺术构思也是很高妙的。他截取的前三幅画面,都是滁州西涧的一部分景物,是各自成篇又相辅相成的。

而在第四句,诗人剪取的却只是“舟自横”这一个特写的镜头:在夜雨连江的西涧,在暮色掩映下的这条小船,由于受到流泻的潮水的冲击,横在西涧中,晃来晃去,任由风吹雨打,任由水涨船高

这个画面确实很独特,因为它表现出了西涧妙趣天成的自然风光与风物。尽管春潮流泻,这空无一人的小舟却是一幅优哉游哉、悠然自得的样子。

细品全诗,四句诗分别是各自单独成篇却又互相联系的四个画面。开头两句,韦应物写的是白天的西涧景色;后两句写的则是晚上的西涧景色。

这种种变化着的景色,是西涧寂静的、自然的、妙趣天成的图卷,诗人以充满闲情逸致的淡淡笔墨一笔一划地描绘,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最终作品就是一幅滁州西涧的淡美的、平远的山水画,西涧美景尽收眼底

纵观韦应物的《滁州西涧》,这是一首山水诗,写的是滁州西涧的自然风景。不管是自然风景的形体、线条,还是自然风景的色彩、意境,都以自然美的形式被诗人呈现出来。

诗人从西涧水边生长的水草写起,再写黄鹂在树林间啼鸣,续写带雨春潮的流泻,最后写横在西涧水面的小船。这一幅幅画面展现的是西涧迷人的自然风光,诗人妙手天成,把这些画面有机地组合起来,读来妙趣天成

韦应物以冲淡的笔墨,不加雕琢地描绘滁州西涧的画面。其实,这首诗的艺术构思,又是细致入微的匠心之作。

诗人在开头两句先在读者面前铺开西涧的静景,后两句以动景来表现西涧的静景。两种不同静态景色的结合,构成了《滁州西涧》这首诗独特的意境。尤其是诗人以“西涧夜雨”的背景,衬托无人自横的孤舟形象,读来耐人寻味

韦应物《滁州西涧》·诗意图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只有把这首诗的前三句和最后一句联系起来,才能整体把握这首诗的意境。

韦应物在描写滁州西涧的景物时,是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精当的布局的。他先说最爱的是西涧的水草,从而诗人将视线和空间以水草为中心,进一步写出了“鸟鸣西涧”这一自然风光的趣味。接着诗人进一步从空间和时间上写“西涧夜雨”、“孤舟自横”的西涧景象,从而构成了一幅有机相连的滁州西涧的优美画卷。

西涧的流水依然随着时光的脚步流淌着,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却如同一幅淡美的山水画一样映衬着滁州的山水,因为这样的人文与诗意而让滁州山水熠熠生辉

时光流逝,韦应物的足迹也离开了滁州。271年后,又一位叫欧阳修的文学家的踏上了滁州大地。他的足迹也踏遍了滁州的山山水水,一篇《醉翁亭记》更是让滁州山水成为文人山水诗画卷中的臻善臻美之作。

当欧阳修读到韦应物的滁州山水诗后,尤其对这一首《滁州西涧》赞誉不已,他在赞美阜阳西湖的词作《釆桑子》中就直接引用了韦应物的诗句。欧阳修《采桑子》词中写道:“残阳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里波平,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风光

由此也可以看出,韦应物这首诗的艺术美与知名度。不管如何,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和欧阳修《醉翁亭记》,都是对滁州山水的赞美和讴歌,这一诗一文早已融进了滁州的一山一水中,也成为一张人文荟萃、历史悠久的滁州山水的名片。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