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是什么意思 本科是什么学制
10月17日,“实验区将探索缩短学制、高中前完成基础教育”等“教改措施”相关消息在网上流传,引发大量关注。今日(10月18日),深圳、成都等多地对此进行辟谣,提醒网友不要轻易采信非官方渠道的信息。随后,教育部通过官方微博、微信等对各地辟谣信息进行转发,并称网传消息内容不实。
有专家表示,网传消息有多处漏洞,经不起推敲。公众关心的“缩短学制”是否靠谱?教育部对该问题如何看待?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都有哪些改革内容?记者邀请相关教育专家进行分析。
以上为网传“缩短学制”等不实消息截图。
网传“缩短学制”,多地教育部门辟谣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部署在上海市、广东省深圳市、四川省成都市、河北省廊坊市、山西省长治市、江苏省常州市、浙江省金华市、安徽省铜陵市、福建省三明市、湖北省宜昌市、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山东省诸城市等12个省市区建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而10月17日起,“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拟推行缩短学制等改革”的消息开始通过部分自媒体微信公号发布并广泛流传。网传“改革”内容共6项,包括实验区或将实行“缩短学制,改为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四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取消小升初,高中前完成基础教育”“中考分特色考试”“普及高中,高中分特高、普高、职高”“将目前技校全部下放为职高”“大学改革,三分之一以上大学改为工科或高级蓝领大学,专业培养高级技术工人,为工业4.0打基础”等。
传言引发大量转发传播,甚至引起资本市场关注。10月18日,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之一,深圳市率先辟谣称:“网传说法均尚无官方依据,教育部及深圳市教育局的官网官微等官方信息发布渠道均未见相关改革方案。市教育局提醒,类似信息应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官方网站及公众号发布为准,对非官方渠道的信息请勿轻易采信。”接着,成都市、金华市、铜陵市、西安市等地均对此进行辟谣。随后,教育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对各地辟谣内容进行转发。
专家:谣言存多处漏洞,缩短学制非改革良方
“这些网传改革主张本身就是矛盾的。既然已经缩短学制变九年义务教育,何来中考,又何来建设特色高中和职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称,“这个‘改革’主张,连什么是义务教育也没有搞清楚。”
他指出,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免费、强制、均衡、义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把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就必须做到高中均衡发展,如果高中还分特高、普高、职高,怎么可能把高中纳入义务教育?
另外,熊丙奇称,为缓解当前家长中存在的“中职恐慌”,有人提出的建议是缩短学制,推迟分流,例如,把学制缩短为10年,高中阶段不分流,在高中毕业后再分流。而网传的“改革主张”是把基础教育缩短为9年,在初中毕业后继续分流,“这是加剧焦虑,还是缓解焦虑呢?”
对于大部分人关心的“缩短学制”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学制是一个国家的学校制度体系,不是某个地方、某个学校、某个人认为需要改变就可以改变的,必须整体系统地来看待。不少人提出缩短学制,大都出于感性认识,缺乏大量实证调查的数据支撑。“学制的设置一定要基于人成长发展的阶段性。当前学制设置的合理性就在于它与大范围统计基础上的人的发展阶段性比较吻合。”
那么,缩短学制能不能提升人才培养效率?储朝晖认为,造成教育和人的成长低效率的因素肯定不是时间因素,而是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无效,再短的时间依然是无效的;教学有效,时间长就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简而言之,当下教育问题不在学制。”储朝晖指出,“六三三”学制世界主流国家都在用,在中国使用也有很长历史了。实践证明,这种学制是比较符合儿童个体发展规律的,不能凭着个人的或少数人的感受任意改变对绝大多数人合适的学制体系。
熊丙奇认为,缩短学制不是一剂改革良方,在整体基础教育存在应试倾向情况下,缩短学制只会增加学生的压力,而不能减轻社会的教育焦虑,更不能早出人才。此外,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他认为,不解决“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问题,无论是延迟分流,还是职教和普教融合,都难以办有温度的教育。
教育部曾多次明确“缩短学制缺乏成熟依据和条件”
“缩短学制”的说法是否合理?实际上,几年前也曾有多位政协委员提出“关于缩短中小学教育学制的提案”。2016年,教育部在对相关提案的答复函中明确表示,“目前缩短学制尚缺乏成熟的、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缺乏国际上主要国家变革为参照,改革时机还不够成熟。”
据悉,现行学制是长期实践形成的。改革开放后,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进行了学制改革。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规范义务教育学制”,“现实行‘五三’学制的地区,2005年基本完成向‘六三’学制过渡”。到本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学制逐步过渡到12年,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2006年重新修订颁发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学6年和初中3年属法定义务教育阶段。
教育部在答复函中指出,缩短中小学学制事关重大,涉及课程设计、课程标准、教材编写、与高等教育知识体系衔接、教师编制、人口变动以及劳动用工等多方面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调整。首先应考虑是否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是否切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劳动就业需求,是否能够为广大家长和社会所接受,需要进行全面的研究准备。
2020年9月,教育部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180号(教育类189号)提案答复的函》中再次对相关问题给出明确答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共12年的课程设置是经过长期实践、反复调整后逐步建立的,符合目前国际上普遍做法,基本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基本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目前还不具备缩短学制和将普通高中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
教育部从三个方面作出具体分析。一是从我国基本国情来看。“我国义务教育普及时间较短,巩固提高任重道远。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再到2011年实现全面普及,距今不到10年时间,巩固普及水平、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二是从义务教育本身来看。我国义务教育本身面临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一些地方落实政府举办义务教育主体责任还不到位,民办义务教育占比偏高,影响了教育公益性。一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基础还很薄弱,急需加大投入。三是从地方具体实践来看。部分地区实行非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已经难以为继。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明确提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坚持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严禁随意扩大免费教育政策实施范围。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重点是落实中央文件部署
“我国推进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当前并没有缩短学制这一选项。”在熊丙奇看来,在高中还分普高和中职的情况下,把高中纳入义务教育,也不现实,免费高中教育与义务高中教育是不同概念。把高中纳入义务教育,要么全部高中都是普高,要么全部高中都是学术课程与技职课程融合的综合高中,且均衡发展,否则是不可能纳入义务教育的。
那么,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将有哪些改革方向?10月18日,教育部官网透露了“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更多内容。
教育部表示,建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重要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基础教育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全国教育大会以来,中央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等重要文件精神,进一步探索深化综合改革,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据教育部,各实验区都以党委、政府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名义专门印发了方案,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实验内容和举措。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入实验区进行调研,指导推动实验区围绕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双减”等重大任务,不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并定期组织交流研讨,总结凝练实验成果,进一步推进深化全国各地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根据“成都教育发布”此前发布的信息,成都市建设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将聚焦育人方式改革,实施“九大工程”,加强五项管理,推动“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针对基础教育的改革指导意见。熊丙奇认为,进行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就必须落实这些意见,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学历等“五唯”问题,形成新的教育观和人才观。这是构建良好基础教育生态的关键所在。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巫慧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