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蝶如知合断魂 《汉宫春晓图》全幅欣赏

时间:2023-05-02 09:56/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4126 评论:0

江苏 宣成凤

梅花,总让我情有独钟。

盛花时节,常乐此不疲,到处追逐观赏。平时,更喜欢在咏梅的诗里徜徉,品尝诗里梅花的美妙,感受中国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

梅花列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称为“四君子”,与松、竹结为“雪寒三友”。可见,梅花在花的世界里地位是何等之高!

中国是诗的国度,千百年来,梅花引得无数诗人题咏。从三千多年前的《诗经》,穿越楚辞汉赋,流经唐诗宋词,再到现代诗歌诗词,咏梅的佳作层出不穷,不计其数。读来风烟俱净,口齿生香,给人带来美的悦目,香的滋润,情的神怡,意的熏陶。

梅花之所以为人们所钟情,首先是她的美丽芳姿。梅花的花色有大红、粉红、淡黄、浅绿、纯白、淡墨等多种花色。白的似雪,黄的赛金,红的象霞,绿的如玉,可谓五彩缤纷,这是其他任何一种花卉都无法比拟的。因此,才有了赞美梅花美丽的各种精彩诗句。

写白梅的,如唐代诗人张渭所作“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的诗句将村旁、雪中、桥头、河边早梅花开的景象写得惟妙惟肖,美到极致。

红梅在梅花中最为娇艳,素有“美人梅”之美誉,更赢得无数诗人笔下宠爱。“桃李莫相妒,夭姿无不同。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这是宋代诗人王十朋《红梅》中的诗句。与其他写红梅的笔法不同,诗人先请出桃、李作为参照物,描写红梅既有桃的“红”,又有李的“白”,显示了红梅的独特美姿,劝告桃李莫要嫉妒,给读者奉献了红梅的优美韵致。

咏绿梅最多的非元代诗人张雨莫属。“古藓护疏枝,幽花发短篱。唯宜霜月照,莫追雪风知。数点玲珑至,三生洒蕴姿。自从窗外见,风味至今思”。这笔下的绿梅花,花朵润泽透明,仿佛象琥珀或翡翠雕成,毋须再添色彩,就已玲珑如玉,美丽无瑕,看了让人永远不能忘记。

梅花的香味也是别具神韵。如宋代词人辛弃疾“着意寻香不肯香,香在无寻处”的诗句,让人难以捕捉,却又沁人肺腑,犹如浸身香海,通体蕴香。

北宋诗人王安石在《梅花》诗中写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的是那墙脚下开放的白梅,远远就知道那不是雪,那是梅花,因为有梅花的幽香扑鼻而来。

还有宋代诗人卢梅坡的“梅须傲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和元代诗人王冕的“忽然一花千香处,散作乾坤万里香”的诗句,都将梅花的香气袭人,描写得淋漓尽致。

写梅花美丽芳姿的要数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中的诗句最为精彩。“从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同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描述的是百花凋零,独有梅花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下。鸟儿想飞落下来时,总要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

诗人用虚实结合、对比呈现、借物衬托、动静结合描写了梅花的优美姿态和袭人的气味芳香,画面感极强,使读者观景如梦如幻,堪称观赏梅花盛开的杰作。

这些古诗颂歌了:梅花的美色,艳丽而不妖;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梅花的姿,优美而清秀。读了让人如临其境,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创造了美的意境,留下了无限美的感受和无尽遐想。

梅花还是情感的信物。古往今来,世上万物,在诗人眼中,无不着其色,都能蒙上情感的面纱,成为感情的寄托者,梅花更不例外。

“折梅逢驿者,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梅。”这是北魏诗人陆凯《荆州记》中的一句诗。陆凯与范晔是挚友,自江南寄一支梅花给远方的范晔,将浓浓的友情倾注于梅花之中,表达对友人春天的祝福。全诗充满了天机自然之趣,构思精巧,清晰自然,极富情绪,让春的气机及情谊展现在读者眼前。

北宋诗人苏东坡的“年年芬信负红梅,江畔垂重又欲开。珍重多情关伊念,直和根拔送春来”更为精彩。说的是早春红梅又要绽放了,远方的友人却不能相聚,真想把整株红梅连根拔起,送给友人,给友人带去春的信息。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是以梅花言情的第一高人。李清照一生多灾多舛,丈夫赵明诚早年亡故,金兵入据中原时,又流离他乡,境遇孤苦。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蔬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萧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这是李清照思念亡夫赵明诚的一首词。说的是作者清晨起来,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和思念,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笛声吹醒枝头的梅花,春天来了,却引起我无限的幽恨。丈夫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如景,又有谁与自己倚窗同赏呢?

此词妙在化用典故,用白描手法,以俗写雅,以景抒情,情景交融,咏梅悼亡,取得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从而深厚表达了词人对亡夫的真挚感情和凄楚思念,读了让人垂泪。

梅花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国人赏诗,不仅欣赏梅花的外表之美,更欣赏梅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里藏。”(南宋·陈亮《梅花》),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赞美了梅花敢为天下先的品格,在寒冬中传递春的信息。

“雅雪林中箸此身,不同桃李混芬尘。”(元代·王冕《白梅》),赞美了梅花冰清玉洁、傲霜抖雪,不与丛芳争艳的品格。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赞美了梅花性格孤高,坚贞自身的傲骨,即使凋零地上,被碾成尘土,香气依然如故。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唐代·罗邺《梅花》),赞美了梅花不惧环境,到处可以生根成长的坚毅品质。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报清气满乾坤。”(元代·王冕《墨梅》),赞美了墨梅高风亮节,不要人夸颜色好,只将清息之气弥漫天地间。

这些都已成为赞美梅花品格的绝唱。

要说赞美梅花品格的诗,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最为经典。“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是伟人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后反题而作,上半阙写梅花傲寒开放的身姿,下半阙写梅花的情和意。在伟人毛泽东的笔下,不是写梅的“愁”,而是写梅的“笑”,不是写梅的孤傲,而是写梅的情操和傲骨。

全诗运用拟人、衬托、比喻、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塑造了梅花的俊美、谦虚和坚强不屈的品格。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这首诗创作于1958年,我国连续遭遇三年自然灾害,且国际上还正掀起一股反华浪潮。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伟人毛泽东借咏梅言志,有着深刻的政治寓意,以鼓励国人要有坚韧不屈的品格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去面对一时的困难和问题。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不遇之大变局”,全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奋斗。在前进的道路上也将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我坚信,我们定会象诗里梅花那样傲霜斗雪,笑迎春风,胜利奔向美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

宣成凤,大学文化,退休干部,现任盐城市大丰区党建学会理事长,中国散文网特约编审。酷爱文字工作,视文字工作为乐趣,在乐趣中陶冶情操,丰富人生,活出精彩。

诵者简介:

天晓,湖北襄阳朗读者成员。酷爱朗诵,并将之融入自己的生活,渐悟其中的真、善、美,愿在朗诵艺术的创新之路上走出别样的精彩!

文章评论